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4-01-06 06:15:21
实用的五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集锦7篇

实用的五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集锦7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语文说课稿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1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五月端阳》这篇主要对端午节的习俗进行了介绍,分姑娘们做香袋,小伙子们赛龙舟,妇女们包粽子,老人们讲屈原的故事几块内容,反映了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课文可以说是结构简单、脉络清晰,语言通俗。课文可分三段。第一段是写哪一天是端午节和家家门上挂菖蒲、艾草的节日气氛。第二段是写姑娘们、妇女们、小伙子们过端午节的情景。第三段是写端午节包粽子、划龙舟的来历。课文总共安排了两课时完成教学。

我今天上的是第一课时。内容是初读课文,重点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根据对教材的理解,我从三个维度预设了教学目标:认知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菖蒲、艾草、流苏、衣襟、削职流放”等词语的意思,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操作目标:通过朗读课文词句,感受端阳浓浓的节日气氛,体会屈原的爱国热情。情感目标: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感受屈原那火热的爱国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课堂的生成性,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生学习方式是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应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使课堂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这样的课堂,是一个不断调整、不断建构的过程,也是根据学生需要、不断调整、动态发展的过程。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是这样落实以上教学理念的:

一、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初学课文,读通、读顺、读对是关键。试想,字、词都读不正确,句子也读不通顺,何来理解和体会,更谈不上正确运用。所以在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朗读。在检查朗读时,逐个纠正字音。这一个个教学环节无不体现语文工具性的一面。语文是一个大整体,一篇课文更是一个紧凑的小整体。整体把握是培养语感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正确理解课文的一个必要条件,更是培养语文美感不可缺少的条件。在初读课文后,随即以一句话谈谈你对端午节的感受。既对课文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触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联系实际,加深体验。

叶圣陶说过:“生活处处皆语文。”“生活即教育”。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再现生活,享受生活。比如学生对文中的菖蒲、艾草不熟悉、不了解,就用图片使学生对之有了直观的感受。学生对他们产生了兴趣,就会在课后主动去找寻、通过课外读物去了解它。

三、认识屈原,丰富情感

《五月端阳》属于说明文。说明文区别于其他文体较显著的特点是简单、明了,没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在处理文本时我采用了新的手法,赋予《五月端阳》感情的外衣——屈原的爱国情、后人对屈原的悼念情。也正是这样的处理,学生才能更珍惜五月端阳,从而更珍惜现在的幸福时光。

四、拓展文本,加深理解

教材要为我所用,提倡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要把课文作为传授知识、发展能力的基本依据;但又不能作为唯一的依据,不能拘泥于教材。本课中介绍屈原的知识比较局限,从而使学生的认知范围比较狭窄,学生也很难体会屈原当时那种痛苦无奈的心情。这就需要语文老师充分利用语文这个知识的大缸,拓宽文本。因此,在课前,我也作了充分的准备,大量查阅了有关端午节与屈原的传统文化,为课文的教学作知识上的铺垫。

课虽然已经结束了,但对这堂课以及课文的思考远远没有结束。从今天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来看,他们对课文的学习是非常有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在课堂上提出了许多我意想不到的问题,我也佩服学生的知识储备,课堂上我们是相互学习,一起探究的过程。自己感到不足的地方仍是挺多的,对教材的理解或说是钻研吧,要透彻,这样才能有更充分的预设。当学生提出句子“香袋的式样很多,有鸡心型的,虎头型的,菱角型的,辣椒型的,下面垂着五颜六色的流苏。”为什么这里不用省略号时,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问题,我稍有慌张,随即以“如果此处用的是逗号的话,后面句子就不完整了”来应付。课后我想,其实此时我完全可以把问题抛给学生,如果学生都不能确定,那就应该在我做出解释后跟学生讲明,课后我们一起去找答案,而不是这样不管对错搪塞过去。课堂中还有几处学生的质疑我都没有妥善地处理好。就比如当学生指出“屈原这样的死是不值得的,他应该好好地活下去,这样才有救国的希望……”,虽然在课前我也预设到这样的问题,但学生始终没有讲到“点子”上去,我也没有引导好,直接自己生硬地套上几句话,感觉不妥。还有许多考虑欠周的地方,有待于提高。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2

大家好!今天我要讲的是《最后的常春藤叶》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及其分析。

一、先说说教学目标的分析与定位

《最后的常春藤叶》是美国作家欧·亨利的一篇短篇小说,讲述了老艺术家贝尔曼用生命绘制毕生杰作,点燃他人即将熄灭的生命之灯的故事,歌颂了艺术家之间的友谊,以及贝尔曼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教材编写者将这篇小说放在“珍爱生命”这个专题里面,希望能引发学生对生命价值的深层思考,启示学生学会珍爱生命,乐观向上。因此,我将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定为:理解小说宣扬人性美的内涵,理解欧·亨利小说中幽默与讽刺意味的语言,以及品味欧·亨利式的小说写法。

二、再说说教学设计的理念与思想

这篇小说属于文学作品教学,应突出学生对文本多层面的感知与体验。所以,我从文本出发,引导学生用速读法、跳读法、再读法等多种阅读方法阅读文本,在阅读中对文本进行理解鉴赏。再通过多媒体的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因此,我的教学策略是启发诱导法、角色扮演法、探究质疑法。

三、最后说说教学过程的安排与意图

1、导入:都说秋风萧瑟,黄叶飘飞,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最后的常春藤叶》讲述的就是一片秋叶与三位艺术家的故事。【设计这样的导语,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与课文相关的主题及内容,即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不拖沓。】

作家简介:欧·亨利(1862-1910),美国短篇小说家,他的作品构思新颖,语言诙谐,结局常常出人意外;又因描写了众多的人物,富于生活情趣,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他采用幽默、风趣、俏皮、夸张、讽刺、比喻的语言,渲染悲剧的喜剧色彩,让读者在俏皮的描写中醒悟内在庄严的思想感情,在生动活泼中给人启迪,被称为“含泪的微笑”。

2、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欧·亨利(美)(《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莫泊桑(法)(《项链》、《羊脂球》)、契诃夫(俄)(《变色龙》)【这些知识点比较重要,且与考试有关,具体详细的资料由学生自 ……此处隐藏7414个字……p>

五、说教法

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在本节课中将采用“情景教学法”、“阅读感悟法”、“直观教学法”、“揣摸感悟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等。

六、说学法

1、用读、思、议、想、练的方法学习课文。

2、注重以读为本,提倡自读自悟、自主合作、自学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那部分内容进行重点阅读和探究,让每一位学生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通过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引导学生解读文本,获得思想启迪。

七、教学流程

一、 激趣导入

课前组织教学谈话:(让学生自我介绍,说出自己的兴趣爱好)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学生说)老师也很喜欢旅游。有一个地方令老师非常的向往,但是一直都没机会去。所以,今天我想诚挚地邀请大家跟老师一起去,不过老师希望大家在旅途中能有出色的表现,能接受我的邀请吗?好,现在咱们就马上出发,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18课,一起走进《莫高窟》,一起走进祖国西北边陲的莫高窟。(板书课题,学生书空,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词语检查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一些需要认识和会写的生字词语,要求学生正确认读。第二部分为课文中出现的四字词语。第三部分为课文中出现的多音字“佛”。

2.检查书写生字,让学生从红色字体里面选一个容易写错的字,上台描红。做到以学定教。

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并让学生提炼出关键词板书到黑板上)。此环节的设计是让同学们对课文有个整体的认识,

三、研读交流

1、品味“彩塑”

让学生自读课文边读书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是怎么读懂的?你想到了什么?充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读自悟。

文中出现的佛教人物基本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感受神态各异的彩塑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因此我适时地展现各种彩塑,特别是卧佛的画面,使文字活了起来,让学生主动、自然地进入到了课文中。在接触了彩塑绚丽多姿的形象后,学生对文中词语的理解也愈加深刻。同时让学生抓住关键的语句,阅读体会彩塑的惟妙惟肖,学生的感情世界就会得到升华。然后进行追问:面对这一尊尊彩塑,游人们无不啧啧称赞。如果你是游客,会怎样啧啧称赞?如果你是外国游客,又会怎样赞叹?引导学生思考、交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文字到图片再回归文字,使学生对莫高窟彩塑艺术有了全面深刻的认识。引导学生读出这样的感受,这里充分体现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完美结合。通过这样的美读,可以让学生体验、感悟、熏陶,在语言的海洋里领会情感。

2、回味“壁画”

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段。让学生带着问题“你读懂了什么?是怎么读懂的?你想到了什么?”在组内合作学习,然后以组为单位汇报学习成果。在学生交流时引导学生欣赏图片,尤其是飞天图片,用文中的语言进行描述。然后引导学生学习文中的句群,再运用这种描述方法,写一写飞天还有哪些形态。所有这些都实实在在地引导学生理解、积累、运用祖国丰富的语言文字。重点指导学生读好描写飞天的句子,一步步引导学生读出层次感。

这一段的教学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的优势,通过丰富多彩的图片感知,有效地带领学生领略了壁画的“宏伟瑰丽”,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深深地感受了作者用词的精确和祖国丰富的语言文化。

3、体味“藏经洞”

“说说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抛出话题,让学生勾画。并结合着出示珍贵文物和文物被盗的文字资料,“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感想?”再次让学生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并激发他们对侵略者的憎恨。接着,教师顺势组织学生带着惋惜和憎恨之情朗读第四自然段。

四、整体感悟

同学们,莫高窟的文物已经所剩不多了,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有责任投身于保护敦煌,研究敦煌的历史使命中去,因为——

(出示最后一自然段)齐读。

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情感进一步得到升华。

五、课外拓展

1.引导学生课后搜集一些有关莫高窟的资料进行交流。这样引导学生进一步查找资料,解决问题,构建开放的课堂结构,为开拓学生思维留下空间,也自然地把学生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了课外。

2.让学生把课堂上的语言文字训练在课后写下来,以训练学生的写话能力。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7

  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S 版五年级上册一篇略读课文——《坚定的锡兵》。课文以锡兵都经历为线索、以师生对话交流为主要形式,向我们描绘了一个善良、勇敢、尽职尽责都锡兵形象。

  说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默读课文,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2.指导学生学习本课要求会认的“铸、殿、涡、狭”4 个生字。

  说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默读课文,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我采取引导法,以课文题目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说教学过程:

我的课堂结构是:导入——汇报预习成果——围绕“坚定”,品读课文——拓展延伸检查预习情况,了解学生对本课生字、词的掌握程度,为学习课文奠定基础。爱因斯坦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由于文章题目发人深省,所以上课伊始,我就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质疑,提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确定好了文章的基本框架后,学生进行自生探究,这样就为理解和探究作好铺垫,使探究确定了方向。接着进入教学的第二阶段——探究体验。

探究定向后,我用信任而又带鼓励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反复读文,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难免有些片面,这时,我再让学生合作探究,学生由自主探究转为合作探学生通过读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后明白了,锡兵是一个善良、勇敢、尽职尽责都锡兵形象。

整个上课的过程是充满爱心与感动的,孩子们在较为深情的朗读中,逐渐体会到锡兵那种坚强乐观、英勇直前的精神,特别是学习锡兵遇到种种困难与考验他英勇不屈的形象时,我采取了师生合作朗读深入领会其精神的方式,如师读“纸船已经损坏得不太像样了,在漩涡里打着转,慢慢地往下沉。”学生接着读“锡兵还是挺直了身子,紧紧地扛着他的长枪。师再接着读“不,我不会在这里死去,我一定能回去,因为那里有我要保护的人。”生再接着读“他的心里依然充满着希望。”如此方式的合作朗读,不断加深了学生对于锡兵形象的了解。最后,问学生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小姑娘有健全的两条腿,你还会保护她吗?为什么?

总结全文,拓展思维。

《实用的五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集锦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