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4-01-04 11:19:20
关于说课稿范文锦集五篇

关于说课稿范文锦集五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说课稿 篇1

一. 教材解析

《冬阳·童年·骆驼队》是人教版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里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体会词句表达的感情,学习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本文是台湾著名作家林海音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作品围绕同一种事物——骆驼队选材,以朴实纯真的笔调,含蓄隽永的语言,运用白描、动静结合、排比、对话等手法依次写了“学咀嚼、谈驼铃、看驼绒、问行踪”四个片段,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小英子童年的天真和好奇,体会到作者对早已走远的童年的依依流连。是学生学习语言、学习用心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好凭借。

二. 重点难点

根据单元训练重点,课文特点及学生的学情,我制订了如下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1. 识字、写字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朗读目标: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哪些事情?

3. 体会情感目标:体会作者怀念童年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体会童年的美好和作者怀念童年的思想感情。

三.教法学法

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准备采用:讲授法、谈话法、启发式教学法等方法教学本课。准备让学生采用阅读法,练习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学习本课。

四、教学过程

根据教材容量和学生的实际接受水平,我准备安排两课时完成六个环节的教学。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林海音的童年离学生非常遥远,我准备引导学生笑谈自己的童年趣事,激发兴趣,引起共鸣,顺势引出林海音,导入课题,提醒学生注意两个间隔号并体味课题的特别之处。

(二)提炼内容,理清顺序。

默读有利于思考,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我准备提出初读要求:“默读思考:课文围绕什么事物描写了童年生活的哪些场景?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记叙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围绕同一种事物表达童年生活的选材方法和“言之有序” 的表达方法,训练学生快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三)精读课文,品味赏析。

1、赏析“童年趣事”。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阅读教学应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我准备选取“学咀嚼”作为范例教给学生精读的方法,首先引导学生用默读、批注的方法学习“学咀嚼”这一片段,要求既要关注阅读方法的指导,又要关注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自主阅读之后,全班交流感悟,注重两个方面引导:结合关键词句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要引导学生透过“呆”字体会小英子的天真可爱和对骆驼的喜欢,透过三个“那样”这一排比句式体会作者对一个孩子眼中骆驼的样子的精确描写,(是那样的吃惊,那样的好奇。)这一片段最典型的写作手法是动静结合,要引导学生体会到其好处——动静结合能让我们把事物的形象描写的更加具体和生动,并鼓励学生也试着用这种手法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动物,以体现语文课程实践性的特点。然后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自自然然地感情朗读,如果学生读得不到位,教师要范读。背诵能够增加积累,增强体验,培养语感。我准备用三种方法引导学生背诵:分析语段结构,看提示语,利用插图。最后,要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首先默读,然后圈画关键词句,第三批注,最后赏读,随后进行学法迁移——小组合作学习其余的三个片段。为了避免“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的假合作、伪合作,我要求学生听小组长统一部署:先自主阅读、批注,然后组内交流感悟,最后合作感情朗读。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成果展示,然后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 有了第一个片段扎扎实实的指导,有了切实有效的小组合作,最后三个片段的小组汇报,生成应该是精彩纷呈的!

2、品味“感伤怀念。”文章的结尾部分表达了作者对童年深深地怀念,这是透过成人的眼光表达对童年的怀念之情,学生不好理解,我准备引导学生依然用抓关键词句的方法感悟这种情感。同时引导学生体会“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 这句话的形式美、节奏美、韵律美。引导他们体会透过这种语言形式我们仿佛能看到时光悄悄地流逝,仿佛能听到作者轻轻的叹息。这种深深怀念的朗读基调学生不好把握,我准备用两种方法来帮助学生确定,(1)简介作者的成长经历,出示拓展材料《苦念北平》;(2)插入背景音乐——电影《城南旧事》的主题曲《送别》营造一种深深怀念的场。学生的理解应该会更加深刻,朗读也应该会更有情味。

(四)推荐作品,引领阅读。

阅读能提升人的生命质量,要让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城南旧事》是经典作品,当然要强力推荐。我准备充分利用多媒体形象直观的作用,做一张图片:《城南旧事》的目录,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我想只要给孩子打开一扇美丽的窗,何愁他们不好奇地探出脑袋去看呢!

(五) 写法迁移,布置练笔。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要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写作能力。所以,课后我让学生试着运用本课的选材或写作方法,写一写自己的童年趣事,要写真人真事,表达真情实感。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我们去听秋的声音》是长春版三年级上册第一版块的第三篇文章。本文是一首现代诗,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抓住秋天里大自然的一些声响,用形象的语言赞美了秋天。诗歌从两个方面写了秋天的声音:一种是具体可感的声音,如一、二、三小节中的写的落叶、昆虫、大雁、唱歌等声音;另一种是只可心领神会而不可闻的无声的声音,其实是秋景给人的感受,如最后一小节中写的秋天的声音。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就是从秋天所特有的声音中,体味秋天独特的风情。诗歌语言精练优美,富有韵味。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针对教材和本班学生的特点,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认识6个字,会写9个字。(因为识字仍然是三年级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所以我把它做为第一个教学目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本册的教学要求我们要构建综合阅读策略,倡导多种新阅读方式)

3、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本册教材的第一个教学目标就是:引导学生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

1、认识6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从秋天的声音中想象秋天景色的美好;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体会诗的秋韵。

教学难点:

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此处隐藏5447个字……认读生字形式比较单一,学生认读情况检测不力劝仅仅只有部分学生通过开火车的形式认读了生字),另外,在给生字找朋友时,担心时间不够,没给足充分的时间,每一个生字也只让学生找了一个朋友。第三,课件制作粗略,在出示生字这一环节中出现一处错误,把“音”写成了“间”,教师竟没有发现,还是学生发现后提醒教师,教师才发现并更改。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歌曲《银杯》是一首流传在鄂尔多斯草原上的一首短调民歌。歌曲为C大调,四四拍。曲调婉转、流畅、动听有浓郁的蒙古族民歌优美的旋律、独特的韵味等特点。歌中渗透了蒙古族的朴实豪爽又透射出蒙古人开阔的胸襟。每当节日聚会、招待宾客的时候,主人便会在饮宴的过程中载歌载舞地高唱宴歌,以示对宾客的盛情。通常,宴歌的歌词多为珍重、尊老爱幼、提倡团结的格言警句。

教材编排的意图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的多民族音乐文化,知道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的文化,喜欢蒙古族音乐。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学生的把握,我把本课教学目标确立为:

1、知识技能目标:通过学唱《银杯》这首歌,让学生感受蒙古人民对美丽草原的热爱和热情好客的嚎爽之情。

2、音乐素养目标:引导学生感受蒙古族民歌的音乐特点,学会听辨乐段,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学习蒙古民歌及了解相关文化,使学生喜爱蒙古民歌,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

根据教学目标,我确定了这样的教学重点:感受、欣赏歌曲《银杯》理解歌曲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蒙古民歌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蒙古民歌的风格及特点,听辨乐段。

二、说学法

根据音乐新课标,我认为:音乐教育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得过程,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都应以学生为主体。因此在学法的指导时,我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坚持以学生自悟探究、自主练习、自信表演等学习方法,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注重发展学生的能力它所蕴涵的内容本身很美,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音乐艺术想象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我把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贯穿始终。把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在教学中我打破传统、单一的音乐教学模式,把音乐和多媒体相结合,利用多媒体技术所提供的形象、生动的画面,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聆听音乐、理解音乐,为音乐所表达的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萌发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从而激发学生去表现音乐、创造音乐。

三、说教法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老师在教学中只是协助学习活动的助手,让学生在创作的活动中学习。”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在教学中力求将学生对歌曲的感受和参与音乐活动放在重要的位置,让学生在多听、多唱、多想、多做、多动的环境中学习这首歌曲。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上以激趣诱导、体验学习、情境练习等方法,让学生在“参观那达慕盛会——游玩草原——篝火晚会”等一系列图片展示中,体验蒙古的民族音乐、舞蹈及有关风土人情,感受蒙古族音乐的风格特点,学习和继承蒙古族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艺术,拓宽学习的视野。并能进行一些创新,培养学生即兴创造的能力。养成共同参与群体意识和互相尊重的合作精神。

四、说教学过程

(一)兴趣导入

让学生感受“美”,上课一开始,我会跳一段蒙古族舞蹈,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猜一猜这个是哪个民族的舞蹈。再引入蒙古族的音乐与舞蹈相结合,让学生领略蒙古族文化的美。一堂好课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导入作为前奏,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看一些蒙古族风土人情的图片,介绍马头琴的相关知识以及声音片段,让学生在观看中激发学习本课的兴趣,潜移默化地接受了与本课学习有关的文化,同时也建立起学生与我的人际交往关系,为课堂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漫谈蒙古族,然后播放多媒体,是学生进一步了解这个民族,拓展学生的知识。

(二)逐层聆听

新课程标准提出,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教学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是使学生学会听。引导学生养成聆听的习惯,逐步拥有音乐的耳朵,是我们音乐老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我为学习歌曲设计了聆听歌曲、体验感受的环节,分为:

1、初听全曲,整体感知。使学生从歌词和音调两方面来感受歌曲的特点。

2、再次聆听,听辨乐段。引导学生从速度、音区、力度、节奏上听辨并感受歌曲两个部分的内涵及情绪。

3、深入聆听,体会情感。通过介绍蒙古人民与草原的密切关系,深入聆听,启发学生体会情感在歌曲中的表现。

4、感受风格,作曲练习。感受风格,学习致用,完成课本上的练习。

(三)学唱歌曲

节奏练习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演唱歌曲,我拿出歌曲中出现的较难的节奏让学生进行练习

试唱歌谱随教师伴奏或多媒体课件以视唱为主,难点乐句可用跟唱法

完整的演唱歌谱自由的朗读歌词把歌词带入歌谱中试着演唱

模唱歌曲当学生初步感知歌曲后,引导学生轻声跟唱歌曲,使学生再次获得审美体验,感受到旋律美,受到美的熏陶。

老师给与纠错和指导

完整的演唱

(四)丰富体验

学习蒙古族问候语

创设情境,随着音乐进行与蒙古族有关的情景,让学生充分体会气氛。分成小组,请学生模拟并展开想象。模拟在蒙古包中宴请亲朋好友,按照蒙古人民的风俗和礼节,相互问候并演唱酒歌——《银杯》一起跳起蒙古舞蹈。营造全员参与的气氛,注重学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表现热情,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学生感受体验蒙古族音乐舞蹈所表现的奔放情绪。唤起学生心底的遐想,激发学生对蒙古族音乐的兴趣和喜爱。

最后完整的演唱歌曲《银杯》

五、说板书设计

银杯

一、说教材

二、说学法

三、说教法

四、说教学过程

蒙古族的问候语

节奏练习

五、课堂小结

六、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教师总结的说: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蒙古族歌曲《银杯》大家都唱得特别好,我们也一起了解了一些蒙古族风情的特点,一起唱起他们的酒歌,跳起好看的蒙古舞,同学们的表现真棒!我们生活在一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里,悠久的民族文化使我们每个民族都拥有独特的一面,比如说每个民族不同的民族服饰,比如说我们的牛皮大鼓,都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正是因为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才构成了我们多姿多彩的生活。老师想在座的同学们也一定有少数民族吧!只要我们认真观察,去发现就一定能看到他们的美。下课以后同学们一定要去了解一下自己民族的特色特长,然后很好的传承下去。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是一家人所以我们每个民族都一定要团结在一起,共同进步,一起为祖国的建设做贡献。同学们要认真的学习好文化知识,钻研科学技术,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才能做一个有用的人!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关于说课稿范文锦集五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