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

时间:2024-01-12 11:19:14
【精选】教学计划模板合集十篇

【精选】教学计划模板合集十篇

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我们的工作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今后更好的工作发展,是时候写一份详细的计划了。好的计划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计划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计划 篇1

教学目标:

1、在学习《采山》一课,通过聆听、参与、体验,使学生感受小朋友在濛濛小雨中光着小脚丫去采山时的灵活身影和愉快心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2、学习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朝气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采山》。通过音乐参与和实践,使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歌曲中多变的节奏。

3、通过完整聆听音乐作品,使学生完成对歌曲的学习(体验)。小组合作,集体参与,丰富的表现,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地面图谱的游戏,使学生亲身感受歌曲中的节奏,即掌握知识有增强了乐趣;

2、系统的学习和理解歌词并较好地表现歌曲情绪。

教学准备:录音机、电子琴、响板、地面图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音乐《采山》进教室,让孩子初步感知音乐旋律。

二、表演《采山》:

新课导入:谈话(有关山里的知识包括民族风情、山里的物产、山里的景色等等都会激发起孩子的兴趣)

小朋友们好,很高兴跟大家一起走进今天的音乐课堂。首先,老师带小朋友到美丽的大山里看一看,走一走,然后告诉请你告诉老师你都听到、看到了什么。(使学生对歌曲有初步的认识,同时展现“采山小姑娘演唱”、“山里的物产”、“山里的景色”等)

我们今天就学习这首新歌《采山》。

1、歌曲学唱。(用跟唱法教学)

2、找出自己演唱觉得困难的地方,师生共同解决。

3、设计表演动作,边演唱边表演。

4、分组选小小表演家来台上表演,其他小朋友演唱。

5、跟着老师拍击歌曲的节奏。出示歌谱中提炼出的节奏。

6、跟着歌曲拍一拍,找出在歌曲中出现的地方。

三、编创与活动:

“孩子们快看,老师这里有许许多多的小蘑菇,我们一起来克服困难,把他们采摘回去,好吗?”

1、让学生将蘑菇上的节奏拍一拍。

2、分小组组合节奏,按着课本右上方的例子每人组合四拍,然后将一组几个人组合的节奏连起来读拍,形成一条节奏长龙,一个人接着一个人,读一读,拍一拍自己组合的节奏。

3、每人选择一种打击乐器,分组用打击乐器一人接着一人来表现本组所编的节奏。

四、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到过农村么?谁能跟大伙说说农村是个什么样子?

大家都说的很好!农村的风光真的是又美又有趣,今天老师这里也有一幅与农村有关的画,请大家欣赏。

出示图画,欣赏乐曲

同学们,今天我们欣赏的是钢琴独奏曲,这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味的钢琴独奏曲,乐曲的名称叫做《牧童短笛》。

板书:《牧童短笛》。

(一)介绍作者,作品及作品所表现的内容。《牧童短笛》的作者叫贺绿汀,他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牧童短笛》是他的代表著,作于一九三四年。《牧童短笛》原名叫做《牧笛之笛》,后来根据我国传统歌谣:“小牧童,骑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之句改为《牧童短笛》,这首作品曾获欧州著名作曲家齐而品先生在中国征集具有中国特色的钢琴独奏曲的头奖,后来,齐而品先生在欧洲演奏过此曲,这样这首乐曲便成为闻名中外的我国优秀钢琴作品之一。《牧童短笛》是一首短小精致的钢琴小品,它描写的是小牧童后拿短笛在田野里一边放牧,一边吹笛的喜悦景象。全曲旋律优美,形象鲜明,具有鲜明的江南地方特色和田园风味。(出示本曲《牧童短笛》)接着,教师用“嗯”唱完全曲,并指出左右手弹奏的高低部。

(二)“听”完全曲,“听”后回答下列问题:

《牧童短笛》,由几个乐段组成?它们的情绪怎样?(分成三个乐段)。第一乐段速度徐缓,旋律悠扬;第二乐段速度欢快,旋律流畅;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完全再现。

(三)分段分析,分段讲解,分段欣赏全曲第一乐段。

1=G,4/4拍,这一乐段用对位手法写成,左右手各演奏一个声部,使旋律此起彼落,连绵不断,在我们面前仿佛展现了这样一个画面:一望无际,绿草成荫的田野里,两个牧童倒骑在牛背上,在田野里纵情对歌。在这一乐段里,教师要启发学生想象,引导学生理解乐曲所表现的内容;乐曲的两个声部此起彼落,正如两个小牧童在牛背上对歌。然后出示图画,(把课本P24的图画用水彩扩写放大),用图画来帮助学生理解作品。最后再播放录音第一乐段。第二乐段这一乐段由上面的C调转到G调,由4/4拍转到2/4拍,速度明显加快,右手高音部是活泼流畅性的旋律,左手低音部是跳跃性的伴奏,构成了一段热烈、欢快、舞蹈性的音乐,与前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似乎描绘出两个牧童在田野里追逐喜戏。在这一乐段里,教师应尽量少讲,充分启发学生想象,展开必要的讨论。通过听、讲、想、讨论,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和理解作品。对于想象丰富、发言大胆的同学要鼓励、表扬,(如:有的学生认为两个牧童不是在田野里互相追逐嬉戏,而是从牛背上下来,两个人在打水仗)。这一乐段要听后再分析。第三乐段本段是第一乐段的完全再现,曲调稍加装饰,使乐曲显得更加流畅、紧凑、欢快,情绪显得十分安谧,使乐曲更加充满诗情画意。最后乐声渐弱,结束在明亮的高音区,给人以诗意来尽之感。本段也听后再分析,以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让学生自己去理解作品,本曲所表现的内容好象又回到第一乐段:两个小牧童重新坐在牛背上吹笛对歌,并且赶着牛慢慢回去了……

(四)欣赏全曲分段分析

分段欣赏全曲后,教师应让学生完整无缺地把全曲“听”一遍,以便学生加深对全曲(整体)的印象,这一遍,教师不能在中间作任何插话,以免打断学生的思路。

(五)讨论

谈体会全曲已欣赏三遍,学生对本曲的旋律、节奏情绪以及作品所表现的内容已有一定的感受,这时,挤出一点时间让学生作个非常短暂的讨论以加深对作品的感受。然后,教师作个概括性的欣赏小结。(时间如充许,让学生再听一遍乐曲)

三、课堂小结及布置作业:

教师对本课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及课堂纪律等作个简短的小结,表扬上课表现突出的同学,鼓励上课发言不够大胆的同学,激励同学们课后多听一些音乐,多看电视文艺节目,养成经常欣赏音乐爱好习惯,努力提高欣赏音乐的水平。

教学计划 篇2

一、指导思想

舞蹈作为一种以人体动作为物质材料的表现性的艺术活动,是人类审美活动较集中的表现,是培养人们审美兴趣,提高人们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有力手段。它既可以陶冶孩子 ……此处隐藏10461个字……

四、突破重、难点的教学措施:

1、提供实际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熟悉的情景中去提出所要解决的计算问题,联系生活实际学习加减法计算。

2、充分利用所学旧知识,从口算过渡到笔算,让学生感受到计算的多样性。

3、利用小棒、学具等理解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五、课时安排:

1、两位数加两位数2课时

2、两位数减两位数3课时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2课时

4、加、减法估算1课时

5、整理和复习1课时

实践活动:我长高了1课时

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

教学内容:教材第11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

2、会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加法。

3、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及积极思考、大胆探索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会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加法。

教学难点: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

教具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计算:36+21=23+7556+304+52

2、二(1)和二(3)班能合乘一辆车吗?需要什么信息?如何计算?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出示36+35=

学生试算。

2、摆小棒:小组说摆法。交流算法。

教师:请同学们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捆,多少根单根?

学生:6捆,11根。

教师:如果把11根中的10根捆成一捆,这时一共有多少捆、多少根?

学生:这时有7捆1根。

教师:根据上面摆的过程列竖式算一算,该怎样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教师:个位上6加5得11,怎么写?

学生:向十位进1,在个位上写1。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完整地板书计算过程:

学生分组议一议上面的计算过程。

教师:根据上面的计算,一班和三班能合乘一辆车吗?

学生:一班和三班不能合乘一辆车。

3、比较36+21与36+35有什么不同?

4、师生总结算法。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指名汇报,引导学生总结: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也可以从十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5、小组合作讨论:笔算加法要注意什么?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你认为还应该提醒同学们什么问题?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做一做”11页,学生独立计算,汇报时说计算方法。

2、观察“海洋馆”图中有什么信息?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自己动手解决问题。

3、猜一猜十位上是几。

3867179

+39+4+53+36

4、数学医院:

492165

+44+39+35

836100

说明理由。第三题个位和十位上的“0”是怎么得来的?

5、完成练习二3、4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

2、讨论:怎样列竖式?要注意什么?

教学计划 篇10

本文是由语文教案工作室上传的:《用心灵去倾听》教学设计5。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了解“我”和苏珊的交往过程,感受真情。

3、能够运用自己掌握的读书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感受真情的美好,在生活中学会关爱他人。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体会“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

2、领会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准备】

学生利用双休日等休息时间,就近观察车站、医院、商场、银行的问讯处,了解问讯处的服务时间与服务内容,实地感受问讯处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并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与问讯处工作人员交流。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激发兴趣

1、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用心灵去倾听。

2、读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谁用心灵去倾听?我想知道怎样才能用心灵去倾听的?)

二、初读课文,质疑解疑

1、请同学们将课文自由地、快速地读几遍。

2、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说说苏珊给了小时候的“我”哪些帮助?

三、精读课文,交流感受最深的地方

1、课文的哪些内容让自己感动,把感动自己的语句画下来,和大家交流。

2、交流最受感动的地方(重点关注描写人物言行、心理的语句):

⑴我找到了听我说话的人,不由得放声大哭。

(找到听“我”说话的人,其实就是找到了希望,非常希望得到帮助,把希望寄托在那个叫“问讯处”的小精灵身上。听到苏珊的温柔的嗓音,“我”孤独的心灵一下子得到了抚慰,终于放声大哭。这既是伤痛带来的痛苦的哭,更是在孤独中找到了希望的幸福的哭。)

⑵小精灵总是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

(苏珊就像一位母亲那样“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在一次次心与心的交流中,两个人的心走在了一起,结成了母子般的情谊。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苏珊的爱心,语言虽然朴实,读来却令人十分感动。)

⑶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心爱的金丝雀突然死了,“我”不仅痛苦,同时对死亡充满了恐惧。苏珊采用了更美好的一种说法。是啊,小鸟到另外一个世界去唱歌了,这是多么美好的事啊!听着这样的话,笼罩在孩子心头的阴影立刻消散了,快乐又回到了孩子的身边。苏珊善良、乐观。)

⑷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

(“谋面”就是见面的意思,用“如同我第二个母亲”来形容苏珊,看得出“我”对苏珊的爱。苏珊不是“我”的母亲,我们也从没见过面,是电话线把两个人紧紧地连在一起:苏珊就像母亲那样,耐心倾听“我”的心声,困难时给予帮助,痛苦时予以安慰。)

3、品读令自己感动的句子。

4、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心中的苏珊:

苏珊是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工作中一丝不苟,尽心尽力做好服务工作。苏珊像母亲不仅用心灵倾听,更用心与孩子交流,抚慰孩子幼小的心灵,做孩子健康成长的心灵守护神。

5、你是一个好的倾听者吗?在这个大千世界中,值得我们用心灵倾听的有些什么?

四、总结全文

《【精选】教学计划模板合集十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