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读后感

时间:2024-05-30 06:15:11
《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读后感

《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读后感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你有什么体会呢?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刚拿到这本书时,就被封面上“伟大乃处处注意细节的累积”这句话吸引,的确,成功源于细节的积累,教学艺术的精湛在于处理好细节。那教学到底要注意哪些细节呢?

本书从课堂教学特征、教学方法探索、教师的语言行为、课堂中的非语言行为、课堂突发事件和课堂教学环境等方面通过具体的案例向读者讲述课堂教学中细节的成败。每个章节都有对我自己教学很有启发的内容。

启发一:课堂并非要“完美”

此处的“完美”其实可以细化为井然有序、环环相扣、行云流水、设计严密和人人称道。新课程倡导“重过程、重体验、重探究”,主张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代替传授、灌输式教学,真正将这些教学理念和方式落到实处,课堂就势必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原有的“秩序”,而这种动态的课堂互动模式其实是有助于提高创造力,也有助于高效课堂的实现。行云流水般的课堂其实是一种非常态的课堂,学生在课堂上走得跌跌撞撞、步履蹒跚,时而雀跃,时而深思,教师在课堂上并非得心应手,遇事应对自如,遇难逢凶化吉,而总是有本领上的恐慌感,才是课堂的常态。在教学设计时,需要考虑给学生留有足够的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需要宽视野、大设计,也就是,设计从教学目标与重点着眼,从教学总体要求着眼,对教学作出整体安排和统筹规划。这样的设计,也许并不是每个教学环节都在意料之中,但其思路自始至终是围绕着新课程的理念展开的,是将新课程的理念切实转化为本课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的。

启发二:板书的意义

信息技术改进了我们教学的方式,既可以呈现大量的知识信息,也可以展示丰富多彩的画面,甚至有的老师借助电脑的手写功能,直接用多媒体显示自己书写的文字,但是这是否意味着可以代替板书?其实,在讲课时有许多内容是信息技术手段所不能呈现的,比如,课堂上学生随机出现的答案,教师灵光一现的念头,学生之间产生分歧和争议,这些内容,是教师事先没有想到的,是多媒体手段即时无法生成的,而通过板书可以随时将其呈现出来。此外,教师板书的书写,可以强化学生的书写意识,增进学生的书写愿望,使学生在使用电脑的过程中,逐渐将书写作为重要的思想表达方式。

启发三:行走路线的重要性

一位教师如果不停地在教室内游走,很少在讲台上出现的话,常常意味着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关注学生在课上的活动情况,关注自己与学生的深层次交流。所以在运用讲述策略时,教师一般站在讲台上;运用讨论策略时,教师则需要游走于学生中间,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指导;运用角色扮演策略时,教师则需要将讲台让给学生,以一个旁观者同时也是指导者的角色关注学生的表演状态。课堂,是由教师和学生的一系列具体行为组成的,通过观察,将这些具体行为纳入视野并予以分析,课堂才真正呈现其原始状态。

课堂教学要关注的不仅仅是这50个细节,也许还有更多,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上要多观察,多思考,关注容易被忽视的细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发现问题,进而想办法解决问题。本书是郑教授的听课杂记,如果我们在平时的听课中也能做一个像郑教授这样的有心人,那我们的教学思想将更加丰富。

《《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