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缺》读后感

时间:2024-05-27 13:51:15
《稀缺》读后感

《稀缺》读后感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稀缺》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稀缺》读后感1

这本书主要讨论了稀缺对于大脑造成的影响,有些部分读来还是颇有些震撼——“无能可以导致贫穷,贫穷也可以导致无能”、心理账户等。

回想起来具体都看过什么总是很难,这个读后感就不知道从何写起,作者说的很多东西都很有道理,很有启发,对于个人来讲,最难的不是看不懂道理,而是认清自己的现状。在别人看来也许一个人被生活所累,大脑带宽被严重占据,那么在他自己看来是否是这样呢,根据我的经验来看怕是未必如此。

从概念来说,我的理解是人的精力,脑力是有限的,被一些东西占据了你的大脑,那么势必会错过另外一些东西。从贫富来说,显然穷人要花费更多的精力来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而富人则可以把更多的精力分配到更远大,效益更高的事情上面去。从销售的角度来讲,如果一个销售把心思都花在如何处理客户抱怨上,那么他是没什么精力去开发新客户,满足新的业绩增长了。

想要改变稀缺,重要的工作是留出余闲,余闲的金钱,余闲的时间,余闲的精力等等。但这一切谈何容易,书中救助印度贫民的实验也证明了要改变这一切并不容易。给了启动资金的贫民在经过一年后并没有如同学者所设想的改变生活面貌,走向富足生活,而是绝大多数重新回到了举债做买卖的日子。并且在那个阶段稳定下来。

究其原因就会发现,被救助者对于改变自己生活的难度并没有清醒的认识,救助金短暂的改善了他们借债做生意的窘境,赢得更大利润,可也让他们对自己的要求更加放松,亲友送礼出手变得阔绰,不懂得储蓄,保险,面对突如其来的疾病和其他意外情况很快会让他们重新坠入贫穷。

话说到这里其实很明白了,对生活的认识不发生改变,认知水平不提高,生活永远不会有大的改善,哪怕有意外之财,生活水平提高了,但还是会很快跌落到相对应的认知水平上面去。同样,通过贫民救助实验,也可以看清楚要改变自身的处境到底有多困难,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清晰计划,不能抵御外界声音对自己的困扰,还要加上一些运气,才可能完成生活水平的.改善和阶层的跨越,真想要有彻底改变,可能需要两三代人的不懈努力。

回到身边的例子,出身于内地贫困县农村的出身,让我看到了很多活生生的例子,真正能够改变自己家庭处境的人,都经历了远超一般家庭的困难。农村要供养一个大学生太不容易,眼看着跟自己情况差不多的家庭,盖房子,添新家电,新家具,买摩托车等等,可供养大学生的家庭基本上把所有的收入都用在了孩子的学业上。自己家里多少年的家具,家电没有更新,也没有新添。不是所有的家长都能抵挡这种诱惑,而且读了大学之后到底是什么样的未来,对于他们来说也许无异于一场赌博,仅靠朴素的理念支撑着这一切。所幸,从我周围的少量样本来看,生活水平都还是得到了明显改善。

对于个人来说,最难的不是明白稀缺,余闲等这些概念,而是彻底认清自己的现状和和想要改善的目标。王阳明说“未有知而不幸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的确是这么个道理,李笑来在自己的书中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我的看法是,不管处在什么的环境,人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稀缺,这是人生路上永远存在的东西,对于大家来说,重要的是明白自己想要的,认真想清楚,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取舍了,至于达到目标消灭稀缺这种事情,那是想都不要想了,总会有各种稀缺在前方等着你。加油!

读后感写的很是苍白,主要是记得的内容实在有限,对于我这种脑子不太清楚的人来说,这本书值得一读,通过这本书,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稀缺》读后感2

看完赛德希尔·穆莱纳森的《稀缺》一书,让我有种如梦初醒、豁然开朗的感觉,很多生活中常常陷入的困境找到了根源性的原因,也对应着相应的解决方法。我觉得有必要对书中几个关键词定义进行摘抄,以便于更好的理解全书。

稀缺,是“拥有”少于“需要”的感觉;稀缺心态,是稀缺的一种心态,当稀缺俘获注意力时,就会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影响决策和行为方式;带宽,即心智的容量,包括认知能力、执行控制力。

穷人之所以越穷、忙碌之人之所以越忙碌,是因为他们被稀缺捕获了大脑,增加了带宽负担,从而影响认知能力以及执行控制能力。

我们都有这样的时刻:要完成一件事,如果距离截止日期很久的话,那么在截止日期之前的很长时间里我们都不会开始着手这件事,而当意识到时间来不及时,就会抓紧时间,虽然这段时间专注力、执行力都大大提升,但很多时候由于时间不够,完成的不尽如意;此时你可能会想,为什么不早点开始,早点开始的话我肯定能将这件事做到更好,下次一定要早点开始;然而下一次,我们还是一如既往的拖到最后时刻才着手。

让我们不断陷入“充裕——稀缺”陷阱的原因是:当我们在时间充裕做出的选择,会直接影响到后面的走向,按理说,在时间充裕时,我们更应该提前安排,在不慌不忙中完成一件事;然而现实情况是,我们很多人都不懂得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

稀缺会让我们形成管窥之见,只能看见当下对于我们很重要的事,而把那些需要花长时间才能看到收益的事放在管子之外,让我们忽视这些事情,也就是对于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我们总是觉得还有很多时间,应该先完成眼下最紧急的事情,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等有时间后再去做。当然,我们也很清楚,很大概率这些事情都是没有做的,因为每一个当下都会有你认为紧急的事情。

很多时候,我们认为做一件事只是因为时间不够才导致做不好或者完不成既定的目标,但其实我们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因素——带宽。稀缺会增加我们的带宽负担,从而让我们做一件事情时不能全神贯注。

那么,如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稀缺问题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凡事不要安排太满,要留有余闲。我们时常会因为一个突发情况而打乱一整天的计划,其根本原因是我们把时间安排得太满,当有突发情况发生时,我们就会手忙脚乱。如果凡事留有余闲,即使有什么突发情况,我们也能从容的面对。

将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拉入“管子”之内。想想对于我们来说哪些事是重要但不紧急,比如阅读、写作、健身、存钱等等,这些事情,如果不在外力的“干扰”下,我们很难将其纳入我们的”管子“视野内;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定期发送短信、借助助理等“外力”提醒自己,将这些事拉入管子视野内。

人们很容易忽视长远利益而只看到眼前利益,但是人的一生恰恰是那些重要但不紧急的事由于长期的积累而发生改变。因此,我们可以试着从现在起,找到属于自己的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每天固定一个时间,持之以恒的去做,说不定未来的某一天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

要合理的利用自己的带宽。认识到做一件事除了时间,带宽也是其中重要的因素。我们要合理安排,将需要带宽的事安排在带宽比较富裕时去做;而当我们意识到带宽不足时,要采取动作减轻带宽负担。

书中讲到很多的知识点都没法在这里概括,以上只是我看完后能记住的几个点。现在能明白为什么有些书值得重复看,因为每一次看都会有不同的收获,每一次只能get到其中的几个知识点。

《《稀缺》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